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郭大成:机遇与挑战并存 转型与升级并重

2015-08-10 17:049440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正着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而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作为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中的一个领域,其发展同样备受重视。随着国家关于“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发展战略的规划文件相继出台,船舶工业的发展迎来绝佳机遇。“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所有造船人一起来把握。”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指出,整个行业应当共同对接国家战略,准确定位发展方向,重点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实施品牌和质量提升战略,打造高效的船舶制造体系。借助政策“春风”,真正提升自身实力,是船舶工业实现由大到强蜕变的有效路径。
  发展迅猛 问题凸显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近年来更是通过快速发展,奠定了我国造船大国的地位。郭大成总结认为,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取得的发展成就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主要指标保持领先,这是世界造船大国的显著标志;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显著提升;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大幅提升,具备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三大主流船型以及浅海油气开发装备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产业集中更加明显,三大造船基地造船完工量超过总量的90%;船舶配套产业基本能满足80%散货船、70%油船和中小型集装箱船的配套设备装船需求。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如同其他装备制造业,我国船舶工业也面临大而不强的困扰,加上船舶市场正面临经济下调和航运市场下滑的双重考验,因此我国船舶工业亟须分析并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而重塑未来发展的内在动力。郭大成认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首先,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尽管近年来我国已经消化、整合、转移和淘汰化解部分造船产能,但化解产能的任务还很艰巨,而这部分过剩产能主要集中在散货船、油船等低附加值船型上。
  其次,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船舶企业投入研发的资金和人员等关键指标长期落后于韩国和日本,在概念设计、整体设计、生产设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产品研发处于跟随阶段,特别是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及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等技术储备不足,市场占有率偏低。
  最后,配套设备装船率仍然偏低。目前,我国船舶总装建造能力与配套设备制造能力严重失衡。我国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为40%~50%,仅仅基本实现船用动力装置国产化,初步实现甲板机械国产化,远未实现舱室设备国产化,通信导航自动化系统国产化更是一片空白。
« 上一页 1/2 下一页 »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印发
  12月26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印发,旨在推动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

0评论2017-12-26467

产能过剩 核心竞争力不足 造船大国“大而不强”亟待转型破局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对海洋空间和资源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已成为我国经济再上新台阶

0评论2017-12-19393

发改委: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2月2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题为《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着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新闻称,为贯彻落实《中国制

0评论2016-02-29505

郭大成:机遇与挑战并存 转型与升级并重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国正着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而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作为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中的一个领域,其发展同样备受重视

0评论2015-08-10944